本著一貫嚴謹、卓越之興學傳統,以培育國家優良師資為其首要目標。而優良中小學教師除應具備敬業、專業的基本工作倫理外,更應彰顯其以學生為中心之教學理念與實踐,並展現終身學習、主動學習、關懷社會之態度與精神。本校教育學程可從下列三個方面說明其內涵並進而發展特色;除統整校內資源以利正式課程的學習外,也重視教師養成教育,強調潛在課程的學習與陶冶,更期盼建立與實習學校的夥伴關係,進而縮短教育理念與實務的落差。
二、課程特色或優勢
在師資多元化的時代趨勢下,本中心為善用東吳為一綜合大學之特性,特從兩方面進行校內教學資源之統整與規劃。首要之務先整合分散於各學系並具教育學門專長的師資,商請其積極投入學程的運作,再根據中心之需求與未來發展方向聘任學程專任教師以強化師資陣容。之後,本中心始能進入另一階段的課程統整與規劃;試圖連結教育專業與通識教育,及其他各學科專業領域,找出其共通性與相關性,俾利達成在正式課程上提供本校修讀教育學程學生對知識、資訊與技藝之基本訓練,發展未來教師在知識革命的潮流中具有掌握知識脈動的能力,並成就本中心開創之特色,例如延續東吳重視情意教育,或規劃以統整學科之方式進行教學活動之課程研發。
潛在課程在師資養成教育之重要性乃眾所皆知,然應如何具體提供此類課程並評估其成效卻易引起爭議。潛在課程往往可從反思學校、教室、教師各種活動之安排原則與執行程序裡凸顯其辦學、教學之理念與信仰,學生也因此在潛移默化中習得價值、道德觀或基本教師之工作倫理。本中心重視教師養成教育的人格與生活教育,期望學生從活動、師生互動中確認教師是自己選擇的志業,養成自我負責與主動學習之態度,並親身體認願意付出、互助合作之現代社會情操。學程家族、教育學程學生社團的建立、出勤活動記錄、工讀經驗、義務服務並納入學校的群育護照體系等等的組織與活動,均是本中心思考從制度面上的安排形成並養成未來教師之自治、自律的重要規範以配合群體生活的機制與習慣。雖然潛在課程之成效必須假以時日方可具體呈現,但我們相信它卻是教師養成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內涵。
教學特色:
本中心可從下列五項重點來說明其努力的方向:
(1)因應九年一貫課程統整,以領域課程整合取代分科教材教法,強調多元評量模式,加強學生教學創新,並以課群方式,規劃選修科目,要求學生修習每一課群,以培育多元知能之教師。
(2)在硬體設備上,特別設立「微型教學觀摩教室」,模擬真實教學情境,以實作演練之方式提昇學程學生教學能力、製作教具與應用科技等基本能力的訓練。
(3)重視潛在課程的安排與薰陶,除培育獨立思考、學有專精、敬業稱職的教師外,也期望經由發展情意教育,開擴智育以外的學習活動。
(4)在安排實習工作上,本中心採一位教師輔導少數實習教師為原則;且定期於實習教師返校座談會後舉行實習指導教師討論會。
(5)為加強與社區聯繫,形成學習群組,貢獻地方教育輔導工作及教師在職進修。架設「東吳大學虛擬教育學院」(http://vschool.scu.edu.tw/)提供職前及在職教師進修與教學經驗分享之園地。
由本中心全體專任教師組成「東吳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師資培育中心課程委員會」,中心主任為當然委員兼召集人,並於會議擔任主席。另置擔任教職之畢業校友代表一名擔任委員,由中心會議推舉產生,以充分反應學生畢業後實質工作需求與意見回饋外,另邀學生一名列席。並視需要,邀請相關人員列席或提供資料。
課程委員會主要職掌:
一、規劃、審議及調整本中心課程基本發展方向。
二、規劃、審議並調整本中心必、選修科目及總學分數(含先修、擋修課程之認定及課程內容進階性與銜接性等)。
三、研議教師開課及排課原則。
四、審議其他與課程之相關事宜。
委員會決議事項,提送中心會議討論。
◆師資培育包括師資職前教育及教師資格檢定。
◆師資職前教育課程包括普通課程、專門課程、教育專業課程及教育實習課程。
一、普通課程:學生應修習之共同課程。
二、專門課程:為培育教師任教學科、領域專長之專門知能課程。
三、教育專業課程:為培育教師依師資類科所需教育知能之教育學分課程。
四、教育實習課程:為培育教師之教學實習、導師 (級務) 實習、行政實
習、研習活動之半年全時教育實習課程。
◆教育專業課程及教育實習課程,合稱教育學程。
【課程類別介紹】
◆ 中等學校教育學程
(下表以96學年度核准修讀師資培育中心之必選修科目表為例,因各屆略有差異,請以各屆之必選修科目表所列為主)
課程類別 | 科目名稱 | 選別 | 學分 | 時數 |
|
| |||||
基 礎 課 程 | 教育社會學 | 必 | 2 | 2 |
|
教育心理學 | 必 | 2 | 2 |
| |
教育哲學 | 必 | 2 | 2 |
| |
教育概論 | 必 | 2 | 2 |
| |
方 法 課 程 | 教學原理 | 必 | 2 | 2 |
|
班級經營 | 必 | 2 | 2 |
| |
課程發展與設計 | 必 | 2 | 2 |
| |
教育測驗與評量 | 必 | 2 | 2 |
| |
教學 實習 及 教材教法課程 | 分科/分領域教材教法 | 必 | 2 | 2 |
|
分科/分領域教學實習(一) | 必 | 2 | 2 |
| |
分科/分領域教學實習(二) | 必 | 2 | 2 |
| |
輔 導 知 能 | 1.輔導原理與實務 | 選 | 2 | 2 |
|
2.親師合作原理與實務 | 選 | 2 | 2 |
| |
3.青少年心理學 | 選 | 2 | 2 |
| |
4.德育原理 | 選 | 2 | 2 |
| |
教 育 專 題 | 1.生命教育 | 選 | 2 | 2 |
|
2.生涯發展 | 選 | 2 | 2 |
| |
3.環境教育 | 選 | 2 | 2 |
| |
4.多元文化教育 | 選 | 2 | 2 |
| |
5.教育議題 | 選 | 2 | 2 |
| |
教 學 知 能 | 1.電腦與教學 | 選 | 2 | 2 |
|
2.教學媒體與操作 | 選 | 2 | 2 |
| |
3鄉土語言與教育 | 選 | 2 | 2 |
| |
4.創新教學專題研究 | 選 | 2 | 2 |
| |
5.教育行動研究 | 選 | 2 | 2 |
| |
6.寫字 | 選 | 2 | 2 |
| |
教 師 成 長 | 1.教育行政 | 選 | 2 | 2 |
|
2.學校行政 | 選 | 2 | 2 |
| |
3.教育制度與法令 | 選 | 2 | 2 |
| |
4.教師專業發展 | 選 | 2 | 2 |
| |
5.人際關係與溝通 | 選 | 2 | 2 |
| |
6.特殊教育導論 | 選 | 3 | 3 |
|
◆ 國民小學教育學程
(下表以96學年度核准修讀師資培育中心之必選修科目表為例,因各屆略有差異,請以各屆之必選修科目表所列為主)
課程類別 | 科目名稱 | 選別 | 學分 | 時數 | |
| |||||
教學 基本 學科 課程 | 國音與說話 | 必 | 2 | 2 |
|
自然科學概論 | 必 | 2 | 2 |
| |
社會學習領域概論 | 必 | 2 | 2 |
| |
普通數學 | 必 | 2 | 2 |
| |
健康與體育 | 必 | 2 | 2 |
| |
寫字 | 必 | 2 | 2 |
| |
基 礎 課 程 | 教育社會學 | 必 | 2 | 2 |
|
教育心理學 | 必 | 2 | 2 |
| |
教育哲學 | 必 | 2 | 2 |
| |
教育概論 | 必 | 2 | 2 |
| |
方 法 課 程 | 教學原理* | 必 | 2 | 2 |
|
班級經營 | 必 | 2 | 2 |
| |
課程發展與設計 | 必 | 2 | 2 |
| |
教育測驗與評量 | 必 | 2 | 2 |
| |
教 學 實 習 及 教 材 教 法 課 程 | 國民小學語文教材教法--國語教材教法 | 必 | 2 | 2 |
|
國民小學數學教材教法 | 必 | 2 | 2 |
| |
國民小學自然與生活科技教材教法 | 必 | 2 | 2 |
| |
國民小學社會教材教法 | 必 | 2 | 2 |
| |
國民小學綜合活動教材教法 | 必 | 2 | 2 |
| |
國民小學教學實習 | 必 | 2 | 2 |
| |
輔導 知能 與 教育 專題 | 1.德育原理 | 選 | 2 | 2 |
|
2.輔導原理與實務 | 選 | 2 | 2 |
| |
3.兒童發展與輔導 | 選 | 2 | 2 |
| |
4.生命教育 | 選 | 2 | 2 |
| |
5.教育制度與法令 | 選 | 2 | 2 |
| |
6.教育議題 | 選 | 2 | 2 |
| |
教 學 知 能 | 1教育行動研究 | 選 | 2 | 2 |
|
2.電腦與教學 | 選 | 2 | 2 |
| |
3.童軍 | 選 | 2 | 2 |
| |
4.鄉土語言與教育 | 選 | 2 | 2 |
| |
5.美勞 | 選 | 2 | 2 |
| |
6.兒童文學 | 選 | 2 | 2 |
| |
| 特殊教育導論 | 選 | 3 | 3 |
|
【教育專業課程】
▓ 中等學校教育學程必修
(各屆實際之必選修課程及學分請以各屆必選修科目表為主)
(一)基礎課程(至少修畢四學分):
教育社會學、教育心理學、教育哲學、教育概論。
(二)方法課程(至少修畢六學分):
教學原理、班級經營、課程發展與設計、教育測驗與評量。
(三)教學實習及教材教法課程(共修六學分):
分科/分領域教材教法、教學實習(一)(二)。
(四)選修課程(四大課群)
每一課群至少選修ㄧ科,至多可承認二科,惟教師成長課群至少選修二科,至多可承認三科。
(五)專門科目
須符合本校「培育中等學校各學科教師專門科目學分認定施行要點」及各學習領域專門科目一覽表之學分。
▓ 國民小學教育學程必修
(各屆實際之必選修課程及學分請以各屆必選修科目表為主)
(一)教學基本學科課程:(共修十學分)
國音與說話、寫字、普通數學、自然科學概論、社會學習領域概論、健康與體育等。
(二)基礎課程(至少修畢六學分):
教育社會學、教育哲學、教育心理學、教育概論。
(三)方法課程(至少修畢六學分):
教學原理、班級經營、課程發展與設計、教育測驗與評量。
(四)教學實習及教材教法課程(共修十學分):
國民小學語文教材教法-國語教材教法、國民小學數學教材教法、國民小學自然與生活科技教材教法、國民小學社會教材教法、國民小學綜合活動教材教法、國民小學教學實習。
【中等學校及國民小學共同選修課程】
(一)「輔導知能」課群
輔導原理與實務、德育原理。
(二)「教育專題」課群
生命教育。
(三)「教學知能」課群
鄉土語言與教育、電腦與教學、教育行動研究。
(四)特殊教育導論。
【國小特殊選修課程】
童軍、美勞、兒童文學、兒童發展與輔導。
【課程內容簡介】
▓ 中等學校教育學程
◆ 教育社會學
教學目標
1. 瞭解教育與社會的關係以及教育社會學的重要內涵。
2. 學習從教育社會學的角度分析教育現象。
3. 養成自我對教育領域的反省能力。
◆ 教育心理學
教學目標
教育心理學是教育學的重要基礎學科,本課程希望藉由在課堂所介紹的教育心理學相關概念與理論,以及師資生反思自己本身的學習經驗,運用教師和學生二個角度,來幫助自己成為專家型教師。具體目標如下: 1.能了解學生的身心發展、以及個別差異。 2.能了解學生的思維、學習、記憶和動機的歷程和概念。 3.結合理論概念與個人學習經驗,設計或提出適合學生學習的環境或教學策略。
◆ 教育哲學
教學目標
1. 瞭解教育哲學的基本概念與研究取向
2. 瞭解當代哲學思潮的發展流派並剖析教育的基本性質
3. 對當前的教育問題與現象進行哲學反省,並瞭解如何引導學生做思考遊戲及活動。
4. 嘗試建立個人教育哲學觀,以更恢弘的信念從事教育工作。
◆ 教育概論
教學目標
1.對於初接觸教育學領域者:能對教育的基本概念,具有概括、整體與正確的認識,為將來進一步探究教育相關議題與學習其他教育相關學門,奠定堅實的基礎。
2.對於已修讀若干教育學科者:能整合所學,重新對教育的基本概念,進行複習、歸納、彙整,以獲得更清晰穩固的認知。
◆ 教學原理
教學目標
教學是教師的主要工作,因此本課程是師資培育課程的主軸。依本校師資培育課程之設計,本課程為教育學程同學必修課程之一,並且為分科教材教法的先修課程。希望藉由本課程的學習達成以下目標: 1.瞭解教學的概念、理論基礎及原理原則。 2.瞭解教學的歷程、方法及影響因素。 3.能夠撰寫教學活動設計(教案)。 4.能夠了解教學策略,並實際演練各項教學方法。
◆ 班級經營
教學目標
1.瞭解班級經營的理論技術並與實務相結合。
2.探索自我班級經營的特性與管理風格。
3.建立屬於自己班級的班級常規。
◆ 課程發展與設計
教學目標
1.能熟悉課程的基本理論概念、課程發展與設計的模式步驟等,以奠定從事課程發展與設計的堅實基礎。
2.能學會主題式課程設計的整個過程,並獲致特定的課程成品。
3.能了解教科書評鑑與選擇的步驟與規準、以及規準的建構原則,以培養未來從事教科書評選的基本知能。
◆ 教育測驗與評量
教學目標
1.瞭解教育測驗與評量之編製原理與重要概念。
2.能運用命題技巧自編成就測驗試題,並對試題進行分析與評鑑。
3.培養實施多元化評量的能力,並能運於於各領域教學上。
◆ 分科/分領域教材教法
教學目標
瞭解相關領域及學科教學法的背景,學習訂立教學目標,瞭解學習者的學習型態及教師的角色扮演,規劃課堂進行的步驟、內容及學習單,靈活運用不同的教學法及技巧來增進學習者學習興趣。課堂上強調九年一貫課程整合與銜接,及高中新課程在目前高中職小班教學的精神下,同學們學習設計多樣化的教材內容和遊戲,以合作學習的授課方式來引導教學。
◆ 教學實習(一)(二)
◇ 教學實習(一)
教學目標
本課程的目的在提供學生進入實習前最後一個階段的教學訓練課程。希望藉由資料閱讀、經驗分享、觀摩見習、試教、討論等方式,讓同學實地體驗教學,並養成自我反省的習慣,為進入中學教學場域作準備。上課方式除學生有教學演練的機會,確認教師角色及班級管理的實例應用外,並藉由校外觀摩見習、教學案例的討論及教學錄影帶的分析,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增進教室言談能力及教師教學的知識技能與臨場經驗。
◇教學實習(二)
教學目標
本課程為繼領域教材教法及教學實習(一)後,進一步提供教育學程應屆畢業生,將各自分科專業智能結合所學教育課程,用於實際教學之訓練。讓學生從課業講授、經驗分享、見習觀摩、試教、座談討論等,來認識及體驗實際教學之狀況,為未來教育實習做好能力及心理上之準備。
▓ 國民小學教育學程
◆ 國音與說話
教學目標
本課程是專為國小教育學程的學生,因應未來正式教學時所面臨的板書寫法、語言表達、發問技巧、國語言正音及語文教學法通則所開設的課程。在經過密集的觀摩及訓練,盼學生可具備更優良的教學條件,如板書字清晰筆順,文字與口語能力表達清楚,運用發問技巧導引學生建構知識、啟發思考,矯正國語發音,強調教師說話的藝術。
◆ 寫字
教學目標
1.透過練習,能提升板書與硬筆書的能力水準,正確快速且端正的
進行書寫,以奠定未來應試或擔任教學工作時的利基。
2.透過溫故複習,能強化國語文基本能力,以奠定未來擔任教育工
作以及參加教師甄檢之堅實基礎。
◆ 普通數學
教學目標
1.了解數學發展的歷史(幾何學和代數學部分)及基礎的數學教學知識。
2.了解國小數學教育、數學教學與評量的設計。
◆ 自然科學概論
教學目標
一、認知
1. 認識自然科學發展與生活
2. 認識物質的特性與生活
3. 認識生物與生命現象
4. 瞭解地球科學與人類的生活
5. 瞭解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內容
二、技能
1. 能運用「科學發展史」設計或創造一個簡易的活動。
2. 學會資訊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學技巧。
3. 能配合現行的課程自製一個教具,並說明教學上的運用。
4. 能正確流暢的操作一個自然與生活科技的實驗。
三、情意
1. 透過自然科學的學習,培養客觀、誠實、虛心、存疑、進取的科學態度。
2. 透過自然科學的學習,建立求真的科學精神,培養健全的人格。
3. 透過自然科學的學習,增進「創造思考」素養進而開創有意義的人生。
◆ 社會學習領域概論
教學目標
1.瞭解社會學習領域之意涵、目的與課程演進方向。
2.深究九年一貫課程社會領域主題軸並與能力指標轉化相互配合。
3.具備研究社會學習領域之研究能力,培養反省及批判思考之態度。
◆ 健康與體育
教學目標
目前擔任國小中低年級的教師有相當高比率需要擔任「健康與體育領域」之教學,包含個人與運動衛生、休閒與生涯教育、運動參與與體能開發、身心健康與親職關係增進等議題,對學童價值觀之引導、讓兒童充分發揮自我、養成生活上之習慣與技能,以及從遊戲與活動中發展個各種互動能力方面,有相當之助益。
因之,本課程目標在於瞭解健康與體育領域的重要概念、核心內涵與教育實務見解,建立宏觀與創新之思維。本課程分成三個部分進行,首先先介紹健康與體育領域綱要與教科書所探討內涵,以瞭解如何把握本課程的核心要旨;其次對於本領域重要的主題軸內涵進行探討,其間並實地進入國小教學現場觀摩與實務演練,最後則由同學設計一個專題或主題教學設計進行分享與交流,並期能建構出個人體健教學之統整概念。
◆ 教育社會學
教學目標
1. 瞭解教育與社會的關係以及教育社會學的重要內涵。
2. 學習從教育社會學的角度分析教育現象。
3. 養成自我對教育領域的反省能力。
◆ 教育哲學
教學目標
1.瞭解教育哲學的基本概念與研究取向
2.瞭解當代哲學思潮的發展流派並剖析教育的基本性質
3.對當前的教育問題與現象進行哲學反省,並瞭解如何引導學生做思考遊戲及活動。
4.嘗試建立個人教育哲學觀,以更恢弘的信念從事教育工作。
◆ 教育心理學
教學目標
教育心理學是教育學的重要基礎學科,本課程希望藉由在課堂所介紹的教育心理學相關概念與理論,以及師資生反思自己本身的學習經驗,運用教師和學生二個角度,來幫助自己成為專家型教師。具體目標如下: 1.能了解學生的身心發展、以及個別差異。 2.能了解學生的思維、學習、記憶和動機的歷程和概念。 3.結合理論概念與個人學習經驗,設計或提出適合學生學習的環境或教學策略。
◆ 教育概論
教學目標
1.對於初接觸教育學領域者:能對教育的基本概念,具有概括、整體與正確的認識,為將來進一步探究教育相關議題與學習其 他教育相關學門,奠定堅實的基礎。
2.對於已修讀若干教育學科者:能整合所學,重新對教育的基本概念,進行複習、歸納、彙整,以獲得更清晰穩固的認知。
◆ 教學原理
教學目標
教學是教師的主要工作,因此本課程是師資培育課程的主軸。依本校師資培育課程之設計,本課程為教育學程同學必修課程之一,並且為分科教材教法的先修課程。希望藉由本課程的學習達成以下目標: 1.瞭解教學的概念、理論基礎及原理原則。 2.瞭解教學的歷程、方法及影響因素。 3.能夠撰寫教學活動設計(教案)。 4.能夠了解教學策略,並實際演練各項教學方法。
◆ 班級經營
教學目標
1.瞭解班級經營的理論技術並與實務相結合。
2.探索自我班級經營的特性與管理風格。
3.建立屬於自己班級的班級常規。
◆ 課程發展與設計
教學目標
1.能熟悉課程的基本理論概念、課程發展與設計的模式步驟等,以奠定從事課程發展與設計的堅實基礎。
2.能學會主題式課程設計的整個過程,並獲致特定的課程成品。
3.能了解教科書評鑑與選擇的步驟與規準、以及規準的建構原則,以培養未來從事教科書評選的基本知能。
◆ 教育測驗與評量
教學目標
1.瞭解教育測驗與評量之編製原理與重要概念。
2.能運用命題技巧自編成就測驗試題,並對試題進行分析與評鑑。
3.培養實施多元化評量的能力,並能運於於各領域教學上。
◆國民小學語文教材教法-國語教材教法
教學目標
1.了解國民小學國語文教育的目標,以及九年一貫課程語文學習領域本國語文之架構與內涵,以期能對課程有整體性的掌握。
2.了解國民小學國語科教科書的版本、形式、成分、結構、內容、以及單元等,以期能對教科書概況有基礎的認識。
3.了解國民小學國語科適用的教學方法與評量方法,以期能適切有效的執行國語科的教學與評量活動。
4.練習設計國民小學國語科單元教學活動,以期能掌握單元教學的整體要素與流程。
5.透過單元教學活動之演練,以期能整合應用所學,奠定未來實際進行國民小學國語科課程教學的知能,以及參加教師甄試的信心。
◆ 國民小學數學教材教法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熟悉國小九年一貫課程數學領域能力指標。
2、讓學生具備數學教學知識,熟悉國小數學教材內容與教學方法。
3、透過服務學習,讓學生了解小學生數學的先前概念,並轉化為教學知識。
◆ 國民小學自然與生活科技教材教法
教學目標
(一)認知
1.瞭解九年一貫課程「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的課程精神與特色、課程目標、課程設計理念與分段能力指標,以奠定日後教學的基礎。
2.瞭解「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教材內容的核心概念。
3.熟悉「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適用的教學模式、教學策略與評量。
(二)技能
1.培養九年一貫課程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課程設計與教學的基本能力。
2.培養九年一貫課程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課程實驗設計與操作的基本技巧。
3.能運用科學方法,進行生動、活潑的主題統整教學。
(三)情意
1.透過國民小學自然與生活科技教材教法的學習,培養客觀、誠實、虛心、存疑、進取的科學態度。
2.透過國民小學自然與生活科技教材教法的學習,建立求真的科學精神,培養健全的人格。
3.透過國民小學自然與生活科技教材教法的學習,增進創造思考素養而開創有意義的人生。
◆ 國民小學社會教材教法
教學目標
1.了解國民小學社會學習領域的教育目標,以及九年一貫課程社會學習
領域之架構與內涵,以期能對課程有整體性的掌握。
2.了解國民小學社會學習領域適用的教學方法與評量方法,以期能適切
有效的執行教學與評量活動。
3.練習設計國民小學社會學習領域單元教學活動,以期能掌握單元教學
的整體要素與流程。
◆ 國民小學教學實習
教學目標
1.認知領域:整合復習教學原理、教材教法以及其他相關學科之學習,奠定從事教學的堅實知識基礎;並透過參觀見習,了解國小教學生活生態。
2.技能領域:整合應用教學原理、教材教法以及其他相關學科之學
習,進行現場或模擬教學,奠定未來教育實習或教師甄試時試教
的熟練技能基礎。
3.情意領域:透過參觀見習以及現場或模擬教學演練,奠定未來從事國民小學教學的信心、熱忱和興趣。
█中等學校及國民小學共同選修課程
◆ 輔導原理與實務
教學目標
本課程希望藉由閱讀文獻、課堂演練、個案討論與影片討論能幫助學生了解現今學校輔導工作的實際工作內容與相關的輔導基本知能,以期培養學生成為具有「人師」的溝通技巧與概念。教學目標為下:
1.能了解輔導之基本理論概念與助人
2.能應用輔導概念於班級教學
3.能知道現今學校輔導工作的實務內容與困境
4.能知道未來學校輔導工作的發展
◆ 德育原理
教學目標
1.了解k‑12學童的「道德發展」和「道德教育」的正確概念。
2.認識學校教育中的「道德教育」和「生活教育」其重要性。
3.發展成熟的道德教育教學策略與課程設計。
◆ 生命教育
教學目標
1.了解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價值。
2.能設計合宜的生命教育方案融入中小學的教學。
◆鄉土語言與教育
教學目標
1.提供學生認識鄉土語言與鄉土教育的基本概念與教學現況。
2.協助學生認識鄉土文化及鄉土語言,並設計鄉土語言教育課程。
3.引導學生瞭解鄉土語言教育的教學內容與方法。
4.讓學生瞭解課程與意識型態之間的關係,省思鄉土的意識與認同。
◆ 教育行動研究
教學目標
1. 瞭解教育行動研究之基本概念與理論基礎。
2. 熟悉行動研究蒐集資料之技術,具有探究當前教育問題之能力。
3. 經由教育行動研究之批判、反省,提昇教師專業發展之能力。
◆ 特殊教育導論
教學目標
1.增進修習中等教育學程者對特殊教育施行現況及法規之瞭解。
2.瞭解各類特殊需求學生之身心特質與就學輔導需求。
3.學習如何根據學生特殊需求,擬定其個別化教育計畫並執行之。
4.培養對特殊需求學生之理解與關懷,並能正向接納。
【國小特殊選修課程】
◆ 童軍
教學目標
一、了解童軍教育的發展概況與實施設計,導引學生了解童軍教育與教學相關之應用。
二、透過童軍營隊活動的歷程,驗證上課所學的理論和技巧,獲得實際童軍團集會活動之技能。
三、運用行動研究設計幼童軍營隊活動,促使從事學校教育者,有效運用童軍教育之各項遊戲與活動,增加教學技能與樂趣,奠定童軍教育融入教學之知能。
◆ 美勞
教學目標
本課程屬國小「教學基本學科課程學分」,用意在增進國小師資生的美術與勞作基本知能。因此本學期本課程將透過與國小實務教師的協同教學利用課堂講述、課堂實作等學習方式,以達下列學習目標:
1.能了解國小教師應有的基本美勞知識與技能。
2.能知道國小藝術教育相關的基本知能。
3.能結合課堂實作與服務學習,發展出合宜的藝術教育知能。
◆ 兒童文學
教學目標
1.能了解各種形式兒童文學的意義、類型、功能、以及創作原則。
2.能培養欣賞兒童文學作品的知能,並樂於閱聽並創作兒童文學作品。
3.能具備指導兒童閱聽文學作品之基本知能,並能製作閱讀指導適用之表單。
4.能創作兒童文學作品,並且進行書面、口頭、或肢體之展演發表。
5.能掌握說故事的技巧,並且實際應用於故事的講述情境中。
◆ 兒童發展與輔導
由於個體發展具持續性與累積性,因此兒童的發展對個體日後的影響至深且鉅。有志成為小學教師者或是協助兒童的工作,應充分了解兒童發展,俾以適切的輔導協助學生成長與學習。本課程希望達成以下二項目標:
1.了解0-12歲兒童發展的理論與實況。
2.應用兒童發展知能,以觀察或晤談,實際了解兒童的學習與成長,反思輔導的技能。
1. 選課對象:必須通過師資培育中心甄選後正式錄取之同學始可選課。
2. 各同學修讀師資培育課程屆別不同,必選修科目表之課程亦有差異;請依同學屆別修課,勿修必選修科目表中無呈現之課程。
3. 修讀師資培育課程之同學,每學期修課下限為一科,上限為五科 (不包括專門科目的科目)。
4. 繳費須知:學士班1-4年級及碩士班1-2年級之學生修習師資培育課程之學分,應於全額學雜費外另繳交學分費。若是學士班及碩士班之延修生,修習學分數在九學分〈含〉以下者繳交學分費;達十學分〈含〉以上者〈不含培育課程〉需繳交全額學雜費,修習師資培育課程之學分,應於全額學雜費外另繳學分費。
5. 選課前務必先行上網或至中心公佈欄確定最新課表後始可選課。
中等:
1.「教學實習(一)」、「教學實習(二)」課程:限當學年度應屆畢業且於下一學年度進行教育實習之同學選修。
共分六組,A組:限國文科同學選修、B組:限英語科同學選修、C組:限日語、德語、輔導活動、資料處理科及商科同學選修、
D組:限社會類科及音樂同學選修、E組:限數學科同學選修、F組:限自然類科同學選修。
2.修課依據:選課前請先參考「必選修科目表」。(依核准修讀學年度,分為91、92、93、94、95、96)選修科目請注意課群限制;
93屆前「特殊教育導論」不列入師資培育課程必選修學分數中計算,自93屆起「特殊教育導論」納入教師成長課群。
另選課時除教育專業科目外,務必自行核對各學科教師專門科目之學分。
3. 擋修制度:請務必依以下修課順序逐學期修讀(未依規定修課者,後果自行負責)。
94屆以前:「教學原理」→「教材教法」→「教學實習(一)」→「教學實習(二)」;
95屆:「教學原理」及「教材教法」同時修讀→「教學實習(一)」→「教學實習(二)」;
96屆:「教學原理」→「教材教法」→「教學實習(一)」→「教學實習(二)」。
國小:
1.修課依據:選課前請先參考「必選修科目表」。「特殊教育導論」不列入國小教育學程畢業學分數中計算。
2. 擋修限制(一):請務必依以下修課順序逐學期修讀(未依規定修課者,後果自行負責)。
(1)「教學原理」→(2)「各領域教材教法」→(3)「教學實習」
擋修限制(二):(1)「各領域教學基本課程」→(2)「各領域教材教法」
說明如下:「教學基本學科課程」中之領域基本課程必須在「各領域教材教法」課程之前或同時修畢;
例如:修畢「普通數學」,再修「數學教材教法」、修畢「國音與說話」,再修「國語教材教法」、修畢「自然科學概論」,
再修「自然與生活科技教材教法」,以此類推。「健康與體育」及「寫字」不在此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