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之道:圓滿生命中的倫理實踐 |
由翁霓老師、陳淑娥老師、陳妏秀老師、黃俊傑老師、莊聲和老師、李建模老師、蘇慕容老師、魏秀珍老師與徐崇仁老師等9位優質老師所開設的「快樂之道:圓滿生命中的倫理實踐」課程,要帶領同學學習珍惜生命、體察生活的價值,讓你的大學學習更加充實,除了擁有學術的專長外,更增強你的軟實力,絕對是你值得學習的優質課程。
- 開課班級:溪通識一
- 授課時間:星期二(1、2節)
- 授課地點:雙溪校區普仁堂R0101
- 授課教師:翁霓、陳淑娥、陳妏秀、黃俊傑、莊聲和、李建模、蘇慕容、魏秀珍、徐崇仁
- 選課人數:210人
- 授課目標: 本課程希望培養符合目前時代需求的「安邦定國」、「安定社會」的精英人才。培養學生 珍惜生命-清楚認知「生命」具有無與倫比的價值,要堅持活下去。 能敏銳地覺察到自己「美好」的未來,都是自己的一言一行所鑄造,絲毫不差。 能用正確方法呈現自己存在的價值,心中充滿溫暖與光明,自己覺得自己有希望。 可以正確體察一個人的亮點,尤其是在一片痛苦的生命中,願意「陪伴」與「傾聽」發現他生命中的希望。 鼓勵同學努力行善,給予同學行善的力量,並且知道該怎麼行善(校園內、家庭中、職場上)。 透過因果教育為自己負責,所做的事情都要為自己打造美好的未來進而為自己負責、為家人負責、為天下國家負責(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 課程內容:本課程希望透過多元化的方式,讓同學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認識、瞭解自己「美好的未來」一定是自己親手鑄造而來。古云:「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瓜不可能得豆,種豆不可能得瓜。」胡適先生曾經說過:「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希望透過此一課程的開設與師生的共同努力,可以讓東吳大學的校園逐步具有禮運大同篇中的大同世界的內涵。
※想看更詳細的課程介紹請點此觀看課程授課計劃表。 |
做性別:生活中的性別體察 |
在越來越受重視的性別議題中,本中心也規劃開設了與性別課程相關之通識講座「做性別:生活中的性別體察」,由本校哲學系林正弘老師作為課程主持教師,並邀請了此領域之專家學者,藉由每週不同議題的分析,帶大家從媒體、體育、家庭、文化…等不同面向來認識性別,並培養正確之性別觀念與發展性別意識,是身為現代公民的同學不容錯過的精采課程。
- 開課班級:城通識三
- 授課時間:星期五(5、6節)
- 授課地點:城中校區2605教室
- 授課教師:廖美蓮、賴友梅、卓耕宇、畢恆達、莊淑靜、陳宜倩、王儷靜、蕭昭君、鄭智偉、曾郁嫻、劉宜、楊佳羚、胡敏華、王行、瑪達拉‧達努巴克
- 選課人數:110人
- 授課目標:本課程著重性別觀念的探索,並檢視常見的性別迷思,以達到下列教學目標:
1.藉由各週次課程單元的體驗,協助學生各自對「性別關係」的檢視、理解與體察,讓性別議題自日常生活中活化起來。
2.同時,回觀性別角色如何受社會建構與文化形塑而成,並影響我們的性別社會化過程與集體經驗。
3.透過各個主題,體會無處不是性別以及性別在我們所處環境之樣態,透過各自故事分享、發展對話,並提升性別敏感度。
4.辯證性別平等與社會工作核心價值的共存性。
- 課程內容:這是一個入門課程,其目的是使學生熟悉社會性別與發展領域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論證。通過本課程結束時,學生應能獲得課堂中所選定之主題的關鍵知識,透過課程的教材與生活素材再結合個人的觀察與領悟,並能發展學生對於日常生活中形形色色的性別議題思考、敏感度與批判能力。
※想看更詳細的課程介紹請點此觀看課程授課計劃表。 |
說唱與戲曲表演藝術 |
藝術表演除了在舞台上、電視中,還可以在課堂中看見!
在資訊流通快速、多元文化充斥的現代社會中,大眾對於藝術的欣賞與追求越來越迫切與頻繁,而學校也鼓勵同學多參與和欣賞美學活動,但如果能在欣賞前先對於藝術有基本的了解,那在觀看戲劇或表演藝術時,就能發現更多有趣的觀點及其內涵,為此,本中心邀請了中文系楊振良老師開設了「說唱與戲曲表演藝術」通識講座課程,堅強的講師陣容,範圍囊括了國樂界、相聲、曲藝、川劇、崑曲等,將帶同學一窺戲曲藝術的奧秘。
- 開課班級:溪通識一
- 授課時間:星期二(1、2節)
- 授課地點:雙溪校區國際會議廳
- 授課講師:楊振良、張士能、張增鍇、謝小玲、黃逸豪、葉怡均、邱陸榮、朱德剛、樊光耀、蔡孟珍
- 選課人數:120人
- 授課目標:本課程主要藉不同領域主講者在藝術體驗中所發現之表演相關話題、個人體悟,訓練學習者多元思考之能力。而講者所展現之表演功力有助於學生本身潛能與創意之開發,同時提昇藝術鑑賞能力與美感之陶冶。
- 課程內容:本課程是一博采眾長的表演藝術課程,網羅國內目前說唱界、戲曲界的知名表演工作者,藉講座形式,從理論到實踐,現身說法、深入淺出,發揮個人專擅領域之寶貴心得,別開生面地為學子拓展一扇藝術鑑賞之門,提昇審美的意趣與品味。
※想看更詳細的課程介紹請點此觀看課程授課計劃表。 |
人性需求與自我發展 |
生活中我們時時在追求滿足,而這些追求包含了生理與精神層面,但如果在追求的同時,能對於生活的事物有先一步的認識,那在追求的過程中,就會更了解如何獲得及保持正面的心態,為此,本校學務處觀察了學生較常面臨的生活情況,結合了德育中心、生涯發展中心與心理諮商中心、群育中心、學生住宿中心與健康暨諮商中心等行政單位,帶領同學從各種生活面向學習了解自我、完成自我實現。
- 開課班級:溪通識一
- 授課時間:星期五(1、2節)
- 授課地點:雙溪校區普仁堂R0101
- 授課教師:姚淑文、陳昭先、侯友宜、曾昭旭、林火旺、黃素雲、王克威、蔡志賢、洪曉芬、鄭冠宇、朱嘉琦、張宏美、孫中興
- 人數:150人
- 授課目標:邀請學者專家從環境、歷史、藝術與文化等看似不同領域引領學生接觸、重思美感之意涵。
- 課程內容:美的本質即是創造力;美感教育不是知識累積,而是當作感覺,從生活中發酵,等待一顆顆蘊含美感的種子發芽。又創造力是未來人才必要的能力,本課程擬透過文化與科技的跨界學習,重思與激發美感的想像力與多元視野。
※想看更詳細的課程介紹請點此觀看課程授課計劃表。 |
文化、藝術與環境 |
培育美學素養的重要性相信各位同學早已是耳濡目染、耳熟能詳的了,而學校不但在102學年成立了美育中心,在學校也舉辦了許多的美育相關推廣活動,包含演奏會、表演活動、展覽及講座等,就是要讓同學能在美學環繞的環境中學習,而除了這些優質活動外,本中心與本校許晉雄老師規畫開設了「文化、藝術與環境」通識跨領域講座,將美學帶進課程,讓想更了解美感教育的同學,能在本課程中與「美」更加貼近。
- 開課班級:城通識二
- 授課時間:星期五(7、8節)
- 授課地點:城中校區1705教室
- 授課教師:許晉雄、馬以工、黃一農、周陽山、林懷民、夏鑄九、奚淞
- 人數:150人
- 授課目標:邀請學者專家從環境、歷史、藝術與文化等看似不同領域引領學生接觸、重思美感之意涵。
- 課程內容: 美的本質即是創造力;美感教育不是知識累積,而是當作感覺,從生活中發酵,等待一顆顆蘊含美感的種子發芽。本課程擬透過文化與科技的跨界學習,重思與激發美感的想像力與多元視野。
※想看更詳細的課程介紹請點此觀看課程授課計劃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