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學院】賀!東吳大學商學院通過美國AACSB認證,名列全球前5%商管學院
商學院於今(2017)年2月15日通過國際商管學院促進協會(The Association to Advance Collegiate Schools of Business,簡稱AACSB)認證,評鑑成為全世界前5%頂尖商管學院。
AACSB為國際商管學院認證之首且最具公信力及權威性的商管學院教育認證機構,目前全球有53個國家中786所大學通過認證,包含美國的哈佛、耶魯、英國的劍橋、牛津大學等名校。東吳大學商學院繼台大、政大與輔大等校後獲得此國際認證且與全球知名學校並駕齊驅,不僅是商學院榮獲殊榮,更對於東吳大學在國際化與國際間之校譽提升,有著積極的幫助。
本校商學院於2008年申請成為會員,在這期間根據AACSB嚴格的自我檢視機制及認證標準,商學院多次撰寫不同階段的改進報告、制訂和改善課程目標、分析與追蹤學生學習成效以及蒐集並協助教師研究,能通過此嚴謹之國際評鑑,是對於商學院教職同仁在教學品質與管理上之最高肯定。
認證訪視於去(2016)年11月由AACSB指派三位國外委員進行實地評鑑,委員對於東吳大學商學院的整體教學給予極高的評價,並對於學生學習與學生訪視印象深刻,委員依據訪評之結果與本校潘維大校長、趙維良副校長、商學院傅祖壇院長、各學系主任及AACSB小組進行討論,並讚賞本校教學資源與學生學習成效。
獲得AACSB認證不僅肯定本校商學院之教學,更有助於與全球知名院校簽訂學術交流計畫,增進國際聲譽及開拓師生國際化視野,提供學生最佳學習機會,而東吳大學商學院未來將持續提升教學服務與品質,為國家社會培育商學一流人才。
【企管系】2017.03.22.「東吳企管財經講堂」第二季第四場次:《站在Fintech的浪頭,邁向無現金的數位社會》
企管系預計於2017年3月22日(三)上午9:30,假5211會議室,舉辦「東吳企管財經講堂」第二季第四場次主題是《站在Fintech的浪頭,邁向無現金的數位社會》,由東吳大學法商講座教授陳冲擔任主持人,企管系尚榮安教授擔任引言人,並邀請相關專家學者進行交流與談。
【EMBA 班】2017.03.11.EMBA高階經營碩士在職專班十週年慶系列活動
時光荏苒,一轉眼商學院EMBA已邁入第十年!
~因為有您的教導與陪伴,EMBA逐漸成長茁壯,從第一屆只有15人的小班,成為今天近200人的大家庭~
EMBA高階經營碩士在職專班將於2017年3月11日(六)校慶當天,舉辦EMBA十週年慶活動,並於中午設宴大直典華旗艦館5樓似錦廳,邀請這十年來參與、教導、陪伴、照顧EMBA成長的所有師長、同學、系友們相聚一堂,共話當年。
餐會中除了回顧這十年來EMBA高階經營碩士在職專班師生上課及參加活動的點滴紀錄外,也邀請相關師長上台致詞,並安排節目表演,場面熱鬧溫馨。
活動流程 |
【經濟系】2017.03.16~03.23. 105學年度移地教學活動--「海外經濟研究專題」
經濟學系105學年度移地教學活動--「海外經濟研究專題」課程(3學分),預計2017年3月16~23日前往中國天津南開大學,由袁國芝助理教授帶隊,30位學生同行前往,參訪行程中除了邀請南開大學經濟學系專任教授為學生授課,瞭解大陸經濟現況外,並將安排參訪天津濱海新區著名企業,也將前往北京紫禁城、萬里長城(居庸關)、頤和園、天安門廣場、皇家孔廟與中國古代大學-國子監等地。
【會計系】2017.03.01.~03.07.日本名古屋東海學園大學古賀智敏教授等相關師長暨學生來訪
會計學系於2017年3月1~7日邀請日本名古屋東海學園大學經營學部古賀智敏教授暨相關師長帶領大一學生至本校進行參訪及移地教學,學系除了安排教師給日本學生上課外,亦規劃相關企業進行參訪。東海學園大學經營學部古賀智敏教授3月2日(四)也於系上進行專題演講,講題為「Intellectual Capital Research in Japan: Review of the Decade and Future Agenda」及「What is integrated reporting?Analysis of current status and issues using recent cases as examples」。
3月6日(一)本院與東海學園大學經營學部簽署院級交流協議,以增進及建立雙方更進一步的友好及交流合作關係。
【商學院】2017.03.01.法國雷恩商學院來院洽談雙聯學位事宜
法國雷恩商學院Development Department台灣區負責人Mr. Quentin Chassine與Mr. Aurélien Blanchet於2017年3月1日(三)來院拜訪,並以簡報方式針對該校國際排名、國外學生比例、師資,以及各學程特色進行簡介,並提案兩院合作辦理碩士1+1.5及學士+碩士等多個雙聯學位的提案。學院擬先就兩院各系課程進行比對,釐清雙方學分抵免、論文撰寫、實習等辦理方式,再進一步洽談合作事宜。
法國雷恩商學院簡介:
- 為本校校級協議學校,現與全球230間大學簽有交流協議。
- Financial Times 將其評為2016年全球商學院管理碩士第35名。
- 取得EQUIS、AACSB、AMBA三項認證(全球不到1%商學院可同時獲得此三大認證)。
【商學院】105學年度第2學期東吳大學富蘭克林講座-金融投資與資產管理2月份課程
日期 |
課程主題 |
授課講師 |
2月24日(五) |
課程簡介 投資學基礎與實務 |
東吳大學 傅祖壇院長、陳惠芳副院長 |
【會計系】2017.02.15.會計學系舉辦「Turnitin論文原創性比對系統暨教師管理功能說明會」
本校為促進學術產出的原創性,並加強學生學術倫理觀念,目前已購置Turnitin論文原創性比對系統做為輔助工具。為幫助本系教師瞭解該系統之操作方式及注意事項,會計學系透過圖書館邀請系統廠商於2月15日(三)舉行說明會,計有18位教師出席。
【會計系】2017.03.03.會計學系舉行「企業會計準則-會計新知充電班」,提供系友返校充電進修
專屬非公開發行企業而制定的新版「企業會計準則(EAS, Enterprise Accounting Standard)」,已在2016年1月1日正式實施。相較於過去之財務會計準則公報,企業會計準則公報以國際財務報導準則公報為制定藍本,將有助於降低國內中小企業未來導入國際財務報導準則的門檻。
為順利因應這個巨大的改變,會計學系105學年度第二學期新知充電班特別規劃以「企業會計準則之問答集解析與過渡規定說明」為探討主題,於3月3日邀請本系兼任教師--目前任職於國立臺北商業大學會計資訊系江淑玲教授針對企業於執行企業會計準則公報與過渡規定之疑問作一釐清,以利了解整體公報規範之運用,共有本系師生及系友總計百餘人參加。
隨著財會準則的持續更新,對於財會人員產生重大的衝擊,持續進修新知成為財會人員的例行工作必須。本系為提供畢業系友持續進修會計專業機會,自2011年6月起,由財團法人東吳大學會計系所同學聯誼會文教基金會與東吳大學會計學系共同舉辦一系列之「會計新知充電班」,藉以提供本系畢業系友最即時最完整的準則差異資訊,並免費提供系友回母系進修充電的機會,藉以聯繫系友感情、交流新知,且增益其與母系之良好互動,提高認同感與向心力。
【富蘭克林金融科技開發中心】2017.03.04.FinTechBase Festival金融科技創新嘉年華
為協助台灣金融服務產業快速因應全球金融科技市場的轉變,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金管會)指導台灣金融服務業聯合總會(金融總會)籌設「金融科技發展基金」,並委託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資策會)數據科技與應用研究所(大數據所)執行「金融科技創新創業及人才培育計畫」,推動金融科技創新基地FinTechBase。
FinTechBase為國內金融科技創新服務匯集平台,整合產、官、學、研、創之國內FinTech金融科技創新發展,於2017年3月4日(六)舉辦「FinTechBase Festival金融科技創新嘉年華」活動,活動包含博覽會、國際研討會、創新應用發表等五大主題,其中東吳大學富蘭克林金融科技開發中心受邀參加「FinTech Expo金融科技創新博覽會」,參展主題為「機器人理財顧問Robo-advisor」。
本院與富蘭克林投資顧問公司進行產學合作計畫,由東吳大學富蘭克林金融科技開發中心團隊開發機器人理財顧問,目前進行順利,未來希望能做到客製化針對個人理財需求量身訂做的服務。計畫成果冀望可以完成一個強健的基金理財機器人,可以審酌客戶的風險意願及風險能力,透過大數據,運用投資理論及雲端運算,幫客戶做出適宜之投資組合;同時針對客戶所投資的資產可以透過模擬方式,做到資產預估的服務,讓客戶可以放心、安心地享受理財樂趣,成就無憂的人生。
商學院105年度共有22位教師獲科技部「補助大專校院獎勵特殊優秀人才措施」,其中有10位教師獲研究傑出獎助、11位教師獲研究優良獎助及1位教師獲新聘教師獎助,成績卓著。故自2016年11月份起商學院通訊電子報陸續邀請研究表現、產學合作傑出教師或團隊分享研究經驗與成果,以提供跨系、跨領域研究分享平台,增進教師間研究之交流與合作。
【資管系】鄭麗珍副教授研究心得分享
前幾個月受訪的教授們是歷年科技部獎勵特殊優秀人才獎的常勝軍,都是我努力學習的對象。在前幾期的內容中,他們不吝惜分享投稿審查過程的甘苦與重點。特別是多位資深教授,不僅研究傑出更是教學認真,讓本人只能望其項背。這一兩年個人有機會能獲得這個殊榮,真心感謝系上老師們的鼓勵與支持。當初加入東吳這個大家庭時,深知研究是一件很重要的工作,但是面對大學教師的本分教學、服務及輔導同時要付出這麼多時間與精力,坦白說有些慌了手腳。感謝當時的系主任林娟娟教授的鼓勵,提醒我要把每年申請科技部計畫,視作重要的年度工作目標。透過每年構思研究議題提計畫,再將執行計畫成果轉換成研究著作,如此一步一腳印的累積研究工作與能量。剛開始的五年都是提一年期計畫,慢慢累積之後,逐步嘗試將研究議題逐漸擴大,申請多年期計畫。藉由研究計畫的執行過程,激發更多的研究成果。
更感謝學校當時舉辦的新進老師座談中,資深教授提醒學術研究與教學是相輔相成,這也跟本系楊欣哲教授分享的經驗呼應。儘管本人博士的研究領域是資料探勘與商業智慧,但於本系任教相關管理課程時,仍透過準備課程的過程深入了解各管理理論與議題,輔以過去在業界服務多年的實務經驗,擴展本身資料探勘的研究專長於企業相關的問題與應用。這驗證教學真的是擴展研究廣度的好機會與好方法。此外對一個研究學者而言,透過研討會與國際學者交流、參與國際期刊的審查工作,也都是很重要的學習途徑。感謝當時郭育政主任的支持,本人升等副教授後,在不影響系上正常教學的情況下,透過科技部國外短期研究計畫,有機會見識到國際上優秀學者的研究過程與態度。令自己更兢兢業業的在研究的工作上大步邁進。
最後,感謝東吳大學提供一個幸福的研究與教學環境,提供各種獎勵與補助給老師們。商學院這個大家庭也提供多元的資源,讓老師們可以有機會提升不同的視野。個人仍有許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更努力向商學院的前輩們學習。
(資管系鄭麗珍副教授撰文及提供照片)
【資管系】朱蕙君副教授研究心得分享
今年是我在東吳大學的第7個年頭,相較於許多同仁,我的資歷及經驗還是遠遠不及;因此,能夠有機會在這裡分享個人的研究經驗,實在感到榮幸,也要謝謝商學院給我這個機會。
個人在2009年獲得台南大學數位學習科技學系博士學位,學術專長包括行動與無所不在學習、遊戲式學習、翻轉學習、數位教學設計、智慧型學習與評量系統、知識工程與專家系統等。目前發表的期刊論文有51篇,其中包含24篇SSCI期刊論文,其他則發表於TSSCI/SCI/EI/Scopus等期刊;另外,我也在國內外研討會發表約60篇論文。由於這些研究成果,個人很榮幸在103學年度獲得吳大猷先生紀念獎。
在從事研究過程中,我和多數人一樣,必須面臨許多挑戰,以及論文被拒絕的經驗。回想起來,能夠讓我有勇氣面對這些考驗,可能是因為在碩博士班求學過程中建立的正確學術觀念,以及個人樂觀的人生態度。這些觀念及態度,讓我能夠用正面的思考面對繁瑣的研究設計、實驗及論文寫作流程,而勇於面對rejection letter以及冗長的修改論文過程。在此,僅將個人的拙見與經驗分享給大家。
1. 重視時間管理、瞭解生活和工作的比重與優先順序
擔任教師,必須面對教學、研究、服務、輔導四個面向的工作。對於剛開始教書的新手教師而言,「教學」和「輔導」幾乎已經佔了工作比重的絕大部分。此時再面對研究與撰寫論文時,最困難的莫過於兼顧與處理各面向時間的分配、家庭比重的分配、無窮盡的審稿工作、面對升等所產生的壓力等等。工作無止盡,時間永遠不夠用。而新進教師也需要提出科技部計畫,因此非常需要在學術論文上有所產出,才有可能在現今激烈的競爭環境中,獲得計畫的補助。因此,必須要有決斷的能力,設定事情的優先順序的目標,並規劃與管理時間;同時,在面對困難的過程,要莫忘初衷,堅持完成研究及論文。只要規劃好論文的細部架構後,就可以利用零碎的時間來完成它;最忌諱的是一直告訴自己沒有「完整的時間」,那就會永遠無法完成了。
2. 培養正確的研究態度,廣泛閱讀期刊論文
在不斷壓縮時間的情況下,要完成與發表研究論文,最重要的反而是培養正確的研究態度。在面對一個新的研究時,最忌諱的是抱著「速成的心態」,例如想找一個審稿很快速的期刊,還要能很快的刊登出來。在數位學習領域的研究中,常需要有教育理論的導入、資訊科技或行動科技系統的開發,還需要設計實驗,進行實驗結果的分析與發現等內容,因此常需要閱讀大量的文獻。例如一個研究中有行動學習與同儕互評兩個主題,那至少需要搜尋20~40篇SSCI期刊文獻進行閱讀。因此,建議進入一個新領域的學者,可以組織「研究小組」一起讀論文,並從撰寫「Review paper」開始。有系統地閱讀和分析一個領域的論文是苦勞,但可以很快的讓我們瞭解這個研究的理論、背景、研究議題與目前應用的方法。另外,也可以利用期刊的Alert功能,主動收到最新的一期期刊發表的論文內容。因此很感謝學校後來再次購買了Web of Science資料庫,讓我們能順利進行期刊論文的搜尋。
3. 培養跨領域的思維
我在大學念的是食品營養系,研究所讀的是資訊管理系,博士獲得的是數位學習科技系的學位。現在是台灣地區「行動與無所不在學習研究群」的召集人,需要學習的是將教育心理與資訊科技結合。但我碩士論文所使用的方法是將管理領域的德菲法(Delphi)技術結合醫療專家系統,那時用到我的大學醫療背景與碩士資訊背景。就讀博士期間則是將知識擷取與專家系統(Knowledge acquisition and Expert system)的方法,應用到數位學習的策略,作為系統開發的理論依據。不久前,又開始將自律學習策略(Self-regulated learning),結合穿戴裝置,應用到睡眠醫療領域,目前正嘗試閱讀Sleep與Sleep medicine的期刊。因此跨領域的研究,會帶給我們創意。不要拋棄您原本的學科背景或經驗,將舊有的經驗運用到新的領域,也是一種具有創新性的貢獻。
最後,我認為良師益友和良好的研究環境,會造就一切。感謝東吳大學給予老師許多研究上的支持,包括在我助理教授期間辦理減授鐘點,提供胡筆江紀念專款補助出國經費,讓我有更多的機會出國發表論文並進行學術交流。也感謝資管系許多老師的指導與勉勵,不論在教學或研究上均給予我許多支援。建立學術上的良師益友,固定安排研究生討論會議,可以讓我們有互相支援和打氣的研究伙伴。因此,不論在哪一個領域,都可以積極參加那個領域的學術活動。也建議在校內或系內建立專業社群,懂得分享和互助的人,會更加幸福。
(資管系朱蕙君副教授撰文及提供照片)
【商學院】商學院執行教育部105年度《再造人文社會科學教育發展計畫》表現優異
東吳大學商學院以《跨域創新:經營管理與社會人文的科際整合綜效》獲得教育部105年度《再造人文社會科學教育發展計畫》補助,專案執行期間為2016年2月1日至2017年1月31日。
此計畫歷經一年的執行,於2017年1月11日舉辦期末分享論壇。本院之《跨域創新:經營管理與社會人文的科際整合綜效》因規劃內容之精神、執行方式與創新思維,符合教育部計畫《再造人文社會科學教育發展計畫》之宗旨,獲邀作為論壇案例分享與會之計畫成員,並獲感謝函乙紙,以感謝本院所屬計畫人員的努力與付出。
計畫主持人:潘維大校長
共同主持人:傅祖壇院長、阮金祥教授、胡凱傑教授、謝政諭教授、何煒華副教授、歐素華助理教授
【經濟系】2017.02.12.東吳經濟系高爾夫球隊二月例賽
東吳經濟系高爾夫球隊二月例賽2017年2月12日(日)於東興球場舉行,總計12位隊員參賽,當天適逢強烈東北季風通過,學長們在天候不佳與球場風大的狀況下進行擊球競技,最後由陳春來學長奪得總杆冠軍,李詩煒會長獲得淨桿冠軍。當日春酒晚宴由張煌義學長招待,學長們邊用餐邊討論著當天擊球心得,席間陳明嘉學長也帶紅酒來跟其他隊員分享,用餐氣氛十分愉快。
3月份經濟系系友高爾夫球隊將於3月11、12兩日到台南進行兩天一夜的擊球,歡迎有興趣的系友加入球隊。
◎東吳大學商學院通訊預計每月月初發行,歡迎本院教師同仁投稿,Email:business@sc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