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商學院 EMBA協會〕臺北市東吳大學EMBA服務與成長協會第127期電子報,歡迎點閱
【活動報導】
〔商學院〕培育雙語人才,「高級國際溝通英文」密集課程報名登記人數破百!
〔商學院〕109學年度第2學期「富蘭克林財經商學大師論壇」110年5月份課程
  〔商學院〕109學年度第2學期「東吳大學富蘭克林講座-金融投資與資產管理」110年5月份課程
  〔經濟系〕2021年5月份經濟系演講活動
  〔企管系〕2021.05.12.「東吳企管財經講堂」第五季第三場次,主題:『真˙永續台灣』新契機 ESG是企業體質的大補帖還是公司形象的化妝品?
  〔企管系〕兩岸財經專題課程-邀請岳豐集團林森福副董事長分享「岳豐集團轉型升級暨併購美國通路之歷程」
  〔企管系〕兩岸財經專題課程-邀請偉特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王明祥董事長分享「33年精彩台商路」
  〔國貿系〕2021年5月份國貿系演講活動
  〔商學院EMBA班〕110學年度入學新生迎新會
  〔國際商管學程〕Marketing Concepts and the Importance of Marketing in the Business World - from the U.S. Perspectives
【研究分享】
〔商學院〕《東吳經濟商學學報》第102期出刊 ,歡迎點閱查詢

 

【商學院 EMBA協會】臺北市東吳大學EMBA服務與成長協會第127期電子報,歡迎點閱

臺北市東吳大學EMBA服務與成長協會第127期電子報已出刊,歡迎點閱!網址:http://www.scu.edu.tw/emba/embanews127/ 

TOP

【商學院】培育雙語人才,「高級國際溝通英文」密集課程報名登記人數破百!

依據教育部110年4月16日發布之「大專校院學生雙語化學習計畫」,「英文溝通能力為提升國家人才與產業之競爭力, 為臺灣接軌國際的關鍵要素」,故將分階段策略性地完善高教場域內的英語學習平臺及資源,並於2024年達成至少有25%大二學生,其英文能力在聽說讀寫達到CEFR B2以上的流利精熟等級的目標。

商學院自107學年度起,即以「培育企業商務談判人才」及「協助學生高分通過多益測驗」為目標,率先開設「高級國際溝通英文」暑期密集課程,聘請各校院及業界師資,規劃多元職場英語與多益檢定密集訓練課程,全面強化學生英文聽、說、讀、寫能力。
有別於開設於學期間傳統英語課程(每週授課時數2-4小時),「高級國際溝通英文」採暑期週一至五密集授課(每週授課/學習時數達45小時)。統計107-109學年執行成效,學生於修讀此密集課程後取得的多益官方測驗平均成績為767分,較修課前的平均成績進步116分;其中更有45%的修課學生成績超越教育部設定雙語標竿學校學生英文能力需達CEFR B2 (等同多益 785分)成績。此結果驗證了高強度的密集英語課程,能有效幫助學生統合並記憶學習內容。因此,學生學習時間及學院為此投注的教學資源,確實反映於學生學習成效上。

此外,為增進學生商務英語表達能力,特針對學生簡報、面試、會議英語等訓練,並透過辦理「高級國際溝通英文結訓典禮暨簡報競賽」檢驗學習成果。學生於競賽過程中展現之全英語商務簡報能力廣受校友、他校師長肯定。而密集班辦理成效經外界媒體報導後,亦強化了商學院正向、清晰的品牌形象,更促使數名校友承諾優先聘用本課程表現優異學生至其企業實習。

有鑑過去三年商學院辦理該班的傑出經驗,今年度董保城副校長特指示學院「加碼」增設一班,供全校學生選修。為進一步鼓勵同學選課,董副校長及傅祖壇院長除親赴兩校區課程說明會,更邀請ETS甯耀南策略長(經濟系系友)以業界觀點及自身經驗分享英文能力於業界徵才、人員晉升時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說明此課程的執行特色。兩場說明會吸引200多位同學熱烈參與,截至5/17,共計有107名同學完成登記選修該課程。期待透過這次暑期英文密集班的大改造,能夠大大提升同學的英文能力。

TOP


【商學院】109學年度第2學期「富蘭克林財經商學大師論壇」110年5月份課程

日期
課程主題
授課講師
05/03(一)
兩岸經貿問題及展望 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系林建甫名譽教授
05/10(一)
數位經濟的挑戰 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系陳添枝名譽教授
05/17(一)
全球資金寬鬆如何善了? 東吳大學辜濓松講座許嘉棟講座教授
05/31(一)
數位經濟時代競爭政策之挑戰 東吳大學經濟學系黃美瑛兼任教授

商學院課程《富蘭克林財經商學大師論壇》係由傅祖壇教授與薛琦講座教授擔任授課老師及主持人,並邀請大師們進行財經商學重要課題之演講。

TOP


【商學院】109學年度第2學期「東吳大學富蘭克林講座-金融投資與資產管理」110年5月份課程

日期
課程主題
授課講師
05/07(五)
投資組合管理概論 東吳大學企管系劉美纓教授
05/14(五)
投資模擬競賽解析 東吳大學財精系林忠機教授
05/21(五)
投資組合管理:基金投資與基金績效分析 富蘭克林證券投信邱良弼副總經理
05/28(五)

投資風險管理

富蘭克林證券投信邱良弼副總經理


TOP


【經濟系】2021年5月份經濟系演講活動

TOP


【企管系】2021.05.12.「東吳企管財經講堂」第五季第三場次,主題:『真˙永續台灣』新契機 ESG是企業體質的大補帖還是公司形象的化妝品?

企業管理學系在2021年5月12日(三)上午舉辦【東吳企管財經講堂】第五季第三場次,主題是「ESG是企業體質的大補帖?還是公司形象的化妝品?」。東吳大學法商講座教授陳冲一開始就破題指出,「ESG到底是玩真的?還是玩假的?」是當前的重要課題,他並提出幾點看法。第一,環境、社會、永續與企業治理(ESG)應該由外而內,由綠色金融或強制法規執行到逐漸落實為企業DNA的一部分。第二,所謂的社會企業仍應該要能有效獲利。第三,台灣社會現在已經成熟到可以討論並落實ESG議題,值得欣慰。過去陳冲院長曾在2004年世界銀行等單位共同擬定「赤道原則」(Equator Principles)時,就環境保護、企業誠信經營與社會責任風險等級作為授信審核條件提出專論看法,但當時他也提到台灣社會與企業環境尚未成熟。時至今日,企業與環境應該是生命共同體。他也提醒政治人物不要只是談選票,而應該將永續成為政治生命的DNA。

企管系遲淑華教授指出,傳統股東資本主義(shareholder capitalism)認為企業唯一的社會責任就是利用本身資源,從事能夠增加獲利的活動。不過利害相關人資本主義(stakeholder capitalism)則強調企業除了追求股東利益外,還必須兼顧對員工、消費者、供應商、社區和環境等利害關係人有所貢獻。尤其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金融倡議(UNEP FI)在2019年9月提出責任銀行原則(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Banking)將ESG因子整合到放款審核過程中,評估授信對象對社會和環境的影響。而在相關實證研究也顯示,ESG與企業財務間的正向關係,隨著時間發展更趨穩定。而根據OECD在2020年的報告指出,有揭露ESG訊息的公司具有更好的風險管理架構;而訊息揭露越多,將帶來更好的聲譽管理。

至於歐盟則在2021年3月10日訂定永續金融揭露規範(Sustainable Finance Disclosure Regulation, SFDR),要求歐盟管轄內的基金公司必須具體申明「是否屬於永續投資(ESG)基金」,若是,就必須依照規定具體、量化、透明申報有關溫室氣體排放、水污染、性別薪資差距、董事會性別多元化等評量資訊。遲教授也特別提出ESG與ESP(企業每股盈餘)的關係,並總結「公司要賺錢,也要做好事」(Doing well and doing good),只是如何避免企業漂綠(Greenwashing),則可導入會計師確認與評鑑制度。

財團法人台北市創業者共創平台基金會董事長顏漏有則直言,企業應該透過ESG來創造價值!他說明聯合國在2015年提出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包括消除貧窮、消除飢餓、健康與福祉、教育品質、性別平等、淨水與衛生、可負擔能源、就業與經濟成長、工業與創新基礎建設、減少不平等、永續城市、責任消費與生產、氣候行動、海洋生態、陸地生態、和平和正義制度、全球夥伴等。而ESG正是永續發展目標的達成指標。他提出「棍子與胡蘿蔔」的比喻來說明ESG執行現狀,除相關強制法規日益增加外,ESG投資也逐漸成為主流,許多企業更有具體的ESG落實行動。台灣在2020年已有601家企業提出永續報告,其中有九成是上市櫃公司,且47.6%是主動揭露。不過當中有38%揭露負面訊息,但只有一筆帶過,較為可惜。
顏漏有董事長倡議,ESG應該是企業的核心價值、成為企業創造差異化的競爭策略,並為企業創造價值。例如全家便利商店在過去一年就提出「綠色產品」(Green Labels),引導廠商減少添加物,並有50億元營業額來自綠色品牌,相當顯著,而成為全家創造差異化的新價值利基。他並建議企業董事會與領導團隊必須認同並支持ESG,並落實為具體的行動與議題,「ESG is a must not a choice!」。

國泰金控投資長程淑芬則說明,ESG就是企業社會責任的KPI,它是企業經營的價值觀,但不等於股價表現。程淑芬直言,ESG其實必須先談公司治理,「企業能掌握未來發展的商機,同時預防未來風險,就能永續。」她並建議企業必須選定對自己有意義的議題來落實ESG,例如金融業應討論個資保護,科技業應重視資訊安全,鴻海等製造業應重視勞工權益等。她同時認為未來ESG相關獎項評選應該只有達標與不達標,不需要再做選美競賽,建議企業除財務與非財務指標外,將ESG視為「健康檢查項目」,了解自己的企業韌性,這是很值得投資的事。「No ESG, No Business!」正是未來的企業經營之道。

台灣影響力投資學會理事長張大為則說明企業落實ESG應該回到「初心」,並應該由做好事中獲利(Doing well by doing good)。他舉美國史丹佛大學畢業生Sam Goldman的d.light創新事業為例,這家新創為解決非洲人民燃燒煤油的高成本、高污染問題,開發由太陽能板、電池與LED燈結合的d.light檯燈,不但售價較燃煤便宜,且導入分期付款制度,讓非洲人民負擔得起。D.light甚至與旅行業者合作,鼓勵到非洲旅遊團購買d.light旅遊,並在離開時將d.light留給非洲兒童,延長他們夜間就讀的時間。此舉果然有效提高非洲人民的升學率和就業率,d.light公司也因此有效獲利。「只有回到解決重要社會問題的初心,才能落實ESG,並幫企業有效獲利。」

企業管理學系主任王昱凱表示,東吳大學企管財經講堂今年邁入第五季,在建構產官學對話平台上日見成效,本季講堂特別感謝由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贊助。第四場次將探討「政府財政新幻術!無上限財政赤字與新貨幣理論?」預計將在2021年中下旬舉辦,屆時歡迎各界踴躍報名。

TOP


【企管系】兩岸財經專題課程-邀請岳豐集團林森福副董事長分享「岳豐集團轉型升級暨併購美國通路之歷程」

岳豐集團林森福副董事長於4月23日蒞臨本系由王昱凱主任及阮金祥教授主持之「兩岸財經專題」課程,以「岳豐集團轉型升級暨併購美國通路之歷程」為演講主題和同學們分享企業國際併購經驗。林副董事長首先介紹岳豐集團發展歷程:1983年在台灣成立,從事插頭加工,1990年轉型升級發展網絡佈線產品高傳輸用線,同年在東莞設立電源插頭廠,隨後把線材等生產設備移至大陸,朝「生產一條龍」發展;2003年轉型升級,除在無錫設立第二廠擴大產能外,亦分別在美國設立B2B、B2C電商Bestlink及德國設立佈線貿易商以建立自有通路;此次林副董事長主要是為同學們介紹2006年併購美國Prime公司(實體通路),以及2016年併購美國Monoprice公司(品牌電商)。

Prime與Monoprice公司皆為岳豐集團的長期合作夥伴,乘載了岳豐的大部分產品的銷售。岳豐集團90%的電源線是透過Prime銷售,而Monoprice則是岳豐集團跳線產品在北美的最大客戶,若丟失這兩大客戶,岳豐集團將處於不利的市場地位,在此情境之下,岳豐集團不得不出手併購,除能掌握、擴大自有銷售通路外,同時又能提升品牌知名度。
併購是能讓企業快速成長的主要方式,但過程卻充滿挑戰。2006年併購Prime公司時,岳豐集團股本只有4.9億,卻需要2400萬美金(約6.7億)的併購金額,資金成為岳豐集團當時最大的困難點。但基於岳豐集團誠信的口碑,最後得到了美國Cathay Bank董事長和台灣某家銀行經理的信任,成功湊齊併購資金。併購後的一年公司尚未真正獲利,便遇到2008年的金融危機,造成岳豐集團營運Prime公司的挑戰,但近年逐漸進入佳境,Prime公司也成為岳豐集團獲利的重要引擎。

2017年的岳豐集團已有足夠資金去併購B2C電商Monoprice,以彌補Prime實體通路的不足。Monoprice公司主要缺少大陸市場,而這正是岳豐集團的優勢,通過此次併購除可以建立Monoprice完整的供應鏈及產品需求規劃,同時也為岳豐集團獲得北美市場和品牌知名度。
最後林副董事長總結,企業最快的成長方式便是併購,但並不是盲目的併購,而是要有正確的標的,以及和本業相關或互補之產業。此外要善於整合資源,發揮各自的優勢,才能使其產生最大的綜效。

TOP


【企管系】兩岸財經專題課程-邀請偉特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王明祥董事長分享「33年精彩台商路」

偉特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王明祥董事長4月9日蒞臨企管系系由王昱凱主任及阮金祥教授主持之以「兩岸財經專題」課程,以「33年精彩台商路」為演講主題和同學們分享經驗。王董事長先介紹自己的大學與就業過程,青年時期的他遇上父親生意失敗,家裡窮困潦倒,為了改變生活,努力學習考上了東吳經濟系,在當時激烈的競爭當中亦考上預官少尉,隨後在東洋針織蕾絲部門工作。王董事長的工作態度得到老闆賞識,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他希望可以自己創業,便主動與老闆協商此事,還得到老闆的支持。王董事長告訴我們,要想創業一定要先歷練,等遇到機會再出來,但最重要的原則是不能背叛原公司,要秉持著勇於承擔責任、主動積極以及工作熱忱的態度,為公司著想,為顧客的利益著想,尊重廠商和同事。

1988年,王董事長跳脫出東洋針織開始創業之路,身上只有兩萬美金,而創業所需要250萬美金的資金要從哪裡來?他分享到同學關係的重要性,在籌錢的途中多半是同學借的。1992年在東莞成立了第一家偉特服裝廠,進行訂珠車骨等來料加工業,當時東莞政府大力招商引資,有很多優惠政策,是台商投資的好地方,且離香港近,進出口方便,人工便宜。至2006年6月成立湖南永州偉明分廠,進一步提升產能與降低生產成本,當時一年營業額可做到十六億元新台幣。2010年的王董事長嗅出中國的廉價勞力優勢不再,政府逐步提升當地薪資,以及一胎化政策造成人力短缺,他決定前往東南亞勘查,尋找第二個生產基地,也就是緬甸。王董事長表示緬甸薪資在東南亞國家偏低,是中國的六分之一,加上勞工熱愛加班、溫順且好管理,建廠所需的價格也是中國的一半,所以當機立斷在緬甸建廠,他自信地說「要大膽的衝,心要細膩」。隨著企業越做越大已成為當今全球最大的蕾絲廠,實現了自己的理想,便開始尋求人生更有意義的事業:回到家鄉建立省心書苑,為孩子們提供良好的讀書環境。

最後王董事長總結出人生最大的追求是全家福,附加三大要點:第一是財富的豐厚,不是為了炫耀奢華,而是增加為善的責任;第二是地位的顯赫,不是為了孤芳自賞,而是為了率眾前進;第三是力量的堅強,不是為了欺壓弱小,而是為了承擔更多使命。

TOP


【國貿系】2021年5月份國貿系演講活動

5月10日(一)12:00 ~ 13:00,於2519教室,吳志英老師舉辦貿一B導生會,邀請曹安亞、方筱淇、蔡翊洋、黃毓雯四位學長姐,和大一學弟妹經驗分享,包括、金融證照、企業實習、申請國外研究所,內容豐富精彩。

TOP


【商學院EMBA班】110學年度入學新生迎新會

EMBA班於110年5月13日(四) 晚上七點於城中校區2123會議室舉行110學年度入學新生迎新會,傅祖壇院長、胡凱傑副院長、劉宗哲主任、趙景明教授、及第14屆的同學們都到場一同歡迎第15屆新生加入東吳EMBA的大家庭~。

今年的迎新會剛好遇到台灣疫情升溫,特別請大家配合加強防疫,入校量體溫、消毒雙手,佩戴口罩,並固定座位。活動開始前會議室中所有桌椅都先用酒精擦拭消毒一輪,麥克風換人使用前也每次用酒精濕巾消毒,讓大家有一個安全的環境,雖然因為疫情要維持社交距離,但我們心裡的距離一定會更靠近!

TOP


【國際商管學程】Marketing Concepts and the Importance of Marketing in the Business World - from the U.S. Perspectives

因應疫情,直至期末校內既有課程與演講均改為線上辦理。但也因此開啟老師和同學們認識並熟悉新的線上教學與學習模式。由於線上教學具備不受時地空間等因素所限制,較為彈性與自由,亦符合自主式的學習模式,故本次學程特邀請Indiana University South Bend Dr. Monle Lee榮譽教授線上與同學針對” Marketing Concepts and the Importance of Marketing in the Business World - from the U.S. Perspectives”線上進行分享。

李教授指出,曾有許多同學問:「我不主修行銷,為什麼要修行銷學?」針對此問題,教授以商學背景學生未來進入職場可能碰到的情境給予以下回應:「行銷最重要的就是幫助公司找到潛在客戶、保留並擴增客戶群。沒有客戶,公司沒有獲利,會計師無法幫忙公司算帳;人力資源部門則無法進行人才招募;而投資顧問公司若無適當行銷策略,則無法吸引外部資金投資。因此,行銷學在現今的各式商業行為上是相當重要的一門知識。」

除介紹行銷的基本概念市場營銷組合(Marketing Mix)外,教授更以自己長期居住且於美國協助相關企業進行行銷策略分析的經驗,與同學分享影響消費者行為的各項因素,包括:年齡、文化、生活習慣、商品促銷模式等。

企業若要長久經營,勢必須在規劃相關商品與服務前即對其所定的顧客群的需求進行分析(To identify consumers’ needs and then design products that meet those needs),並且在其有相關需求時,適時提供商品或服務。舉例來說:健康營養食品通常放在成人平視可及的位置;幼童相關的產品則多放置於較低的位置,以吸引相對應年齡層的顧客。此外,由於美國是個多民族文化融合的國家,故在擬訂行銷策略時,需特別將地域特殊性、文化信仰、價值觀等因素納入考量,推出個性化的產品,惟有充分滿足目標市場的消費者需求,才能為企業創造營收,擴展市場規模。

於演講中,李教授同時展示了數個美國特色行銷案例證明,有效的行銷,可抓住消費者目光、幫助求職者取得就業先機、協助企業進行轉型。為達成上述目標,除了須具備行銷基本概念外,心理學、商品設計、社群互動、定價策略等也是決定行銷專案成功的關鍵要素,故鼓勵同學多方涉獵他領域知識,才能制定出有效連結目標受眾、改變或增強目標受眾的行為的行銷方案。

TOP

 

【商學院】《東吳經濟商學學報》第102期出刊 ,歡迎點閱查詢

東吳經濟商學學報 第102期「邁向永續:行銷策略與消費者行為角色」專刊 目錄

瀏覽論文或其他相關文稿資訊說明可至學報網站 http://cbrd.scu.edu.tw/journal/intro 點閱查詢。

本學報為一公開之學術性期刊,出刊日期為每年六月及十二月,為平衡各領域文章出現之機會,期盼諸位學者先進之優秀論文賜稿。本學報申請2019年度「臺灣人文及社會科學期刊評比暨核心期刊收錄」,經人文社會科學中心評比,2016~2018年本學報出版之期刊獲評為第三級期刊。

TOP


◎東吳大學商學院通訊預計每月月初發行,歡迎本院教師同仁投稿,Email:business@scu.edu.tw

商學院50周年院慶影片